在下在發表文章時,透過讀者修正和指導,進而改善,令在下著實感到感謝與慚愧。
 
對於能讓我受益的評語,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,亦感謝讀者的修正、指導,令在下受益良多。也於此致上我的道歉,對於文章的不順暢、文體不符的內容,致上雙倍的歉意。
 
即便不是佳作、即便文筆隱沒在人海中,但能從讀者的言語中得到自己所欠缺的一切,我想這是值得的。
 
此篇短文訴說本人對於文章的見解,若讀者覺文字過長,可以隨時關閉視窗或返回上一頁。於下方,我提出一些淺見:
 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 
 
  回憶是構成文采最完美的樂譜。
  正如我所寫的文章,那些是回憶一點一滴、發酵而成的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上海 某知名作家
 
  同這位作家所言,當時看年代泛黃的雜誌,其中對他編撰的專題,泛起了我心中的漣漪-文學並非想像、事物並非虛擬,總有個能效仿的初始,需要倚靠回憶重新組合、排列,變成你獨一無二的想法。
 
  文創無非是思考回憶如何排列組合成另一段回憶,如實將筆觸下的真實呈現。
 
  就像描述飛舞空中的蒲公英,作者文采就算華美,假如少掉對於那份想像的經歷、理解,能知曉者卻是少之又少-那只不過是被吹散的種子罷。
 
  這之間卻充滿了想像的真實性,許多不可能也許參雜在其中,化為一段別人無法體會到的經歷,所以才存在文字表達者。
 
 
  你想想,能畫的題材其實真的不多,它們總是不斷的被重複。維納斯與愛情,變成聖母瑪莉亞與聖嬰,又變成母與子,題材其實沒有改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立體派畫家 畢卡索
 
  即便現代開放、文章多樣化的呈現在我們眼前,但總有一定的規律,到了某個篇章,總會發生大概的那種事,只是換了種型態、方式。想必足下在閱讀本短文時,也是相同的吧。
 
  真正想寫好文章,在下的淺見是-自身體會。是的,自己體悟其中的奧妙,不管是愛情也好、童話也罷,描寫精彩的英雄本色、幽美的墨山水色、烽火中的兒女情長,一定有能激發想要表達者記憶的某一個特定事物。將所見如實奉獻、表達在畫布上。
 
  就如同《博士熱愛的算式》中,博士述說:「上帝的筆記本,不知何時會在何處打開。」所以有時如同放空的注視著某一個書櫃、桌面,與短到不能再短的4B鉛筆。
 
 
  我希望你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,不要小看自己,被別人的意見引入歧途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浪漫詩人 泰戈爾
 
  是的,依照自己的力量去理解、體諒自己的立場,別讓別人輕視了自身本存有的龐大潛能。
 
  但此句我想套用在「作者已死。」這句話,是羅蘭.巴特所言。對於作者的想要表達的內容已不需過度在意。而是以自身經歷與想像去理解,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個中滋味。試想,在閱讀關於故事主角住家時,就算描繪的接近想像、看的透徹,足下是否仍第一想到的就是自家擺設?
 
  但即便別人的理論是荒謬可笑、但卻非得接受的另一個價值觀,若能已開放包容的心胸去看待。
 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 
感謝足下您能瀏覽、閱讀完在下的淺見,深感榮幸。如有異議於此篇短文,敬請恪守「反對」的五要素的第一:針對問題提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彼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